一、野生菰自然概况
菰在分类上为禾本科,稻族,菰属。为“六谷”(稌、黍、稷、粱、麦、菰)之一,中国人 3000 年前已经食用菰米。在菰茎中寄生的菰黑粉菌会刺激薄壁组织的生长,使幼嫩茎部膨大,长成茭白,是我国江南三大名菜之一。野生菰叶片扁平,带状披针形,长30-100cm,宽3cm左右,先端芒状渐尖,茎部微收渐窄,秃净,上面 及边缘粗糙,下面光滑,中脉在背凸起。花色呈红、黄、绿、紫、蓝色,花序为散穗状,多分枝,上升或展开。野生菰的菰实,亦称菰米,古代称“雕胡米”,圆柱形,略小于普通稻米,籽实瘦长,果皮黑色,果仁白色,其营养丰富,味道可口。野生菰的籽实成熟后易脱落,难于收集。野生菰成熟期不定,每年成熟约4至5次。它的繁殖能力强,茎断可复生,犹如韭菜。野生菰- -般生长在大湖边缘浅水沼泽地带,池塘、沟渠中偶见。在我国南北均有分布,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曾有大面积野生菰群落。南洞庭因地势低洼,湖浃众多,是野生菰群落主要生长地。
二、野生菰主要特性
野生菰蕴含着丰富的优质基因,具有其它水生植物无可比拟的优良特性:
1、株型高大,抗逆性强。
野生菰是浅水沼泽中的高大型植物,株型好,能耐受恶劣的自然环境,具有极强的抗旱、抗寒、抗低温、抗病虫害,抗倒伏的能力。
2、灌浆成熟快,营养价值高。
野生菰的菰实从灌浆到成熟,约一个月左右,所以能一年多熟,每年可收获四至五次。它所含蛋白质、矿物质、氨基酸高于栽培稻一倍以上,被人们称之为“植物中的奶粉”,常用于营养保健食品的填充剂。有专家测定,它还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硒、铁和亚麻酸,属于高品质的绿色食物。
3、分蘖能力强,繁殖速度快
野生菰因株型大,光合效率高,分蘖能力强,极易成片繁殖,即使茎杆断折,也不影响其繁殖能力。